目前,我国养老呈现“9073”格局(即90%左右居家养老,7%左右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入住机构养老),传统的养老模式已无法满足需要长期医疗照护的老年人养老需求。“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这在多地成为制定老龄政策的根本遵循。2015年,潍坊鸢都医院作为潍坊市潍城区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以“大专科,小综合”为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寻求差异化发展模式,利用国家医养结合政策的红利,迎合社会老龄化形式下的服务需求,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医院现设有医养结合一区、医养结合二区和医养康护中心,床位数300余张。
现将医院医养结合有关工作经验进行汇报和交流:
一、医养结合背景
(一)社会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潍坊市老年人数量、比重也日趋增多。根据(中国)山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潍坊市常住人口为938.67万,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达到了204.3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1.77%。空巢老人、独居老人数量急剧增加,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医养结合将成为破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路径。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护问题的增多,威胁老年人群寿命的主要疾病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以及呼吸系统疾病,而60岁以上老人中患病人数占60%以上,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有心脑血管或呼吸系统等疾病一种或二种以上占80%以上,其中大部需要长期提供治疗救助和护理,故老年疾病谱的特点需要更多的适应老年病医疗和护理特点的“医养结合型”的医养结合区来解决。
(二)政策导向
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对医养结合提出明确要求,要求对慢病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等老人提供医养结合的服务,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
2016年人社部制定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选择有条件的地方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山东省是重点联系省份之一。山东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要求,按照人社部试点文件精神,总结已开展探索城市的经验,印发了《关于试行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意见》,对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完善,并在资金筹集、保障范围、待遇支付等方面做了创新性探索。
“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推进老龄工作,不断强化顶层设计,修订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民法典和公共文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领域的专门法律增加涉老条款,出台《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重大政策文件。
(三)发展需要
二级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体是现实的需要。三级医院在区域内形成了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区域医疗中心,这对二级医疗机构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很多二级医疗机构面临生存危机。潍坊鸢都医院积极研究国家政策,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将部分床位转为医养结合功能的床位,增加对老年患者的吸引,提高床位使用率。通过差异化经营管理,借助养老和医疗事业所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争取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从而改善医院的经营。
二、社会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社区养老在指是以社区为载体,在辖区内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机构养老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主导,为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如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但当老人突发疾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医养结合是将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相结合,不仅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三、医养结合实践模式及特点
(一)“医”“养”无缝衔接,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医养结合区24小时有值班医生、护士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护理员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使老年人能够有序共享持续性的医疗及照料服务。入住老人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医养结合区的医护人员能第一时间对老人进行抢救,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等突发危急重症,实现医疗、养老服务的无缝衔接。
(二)开辟医养绿色通道 推行“一张床”服务模式。
当老人出现慢性病急性发作或慢性急需更高层次的医疗救治时,将老人的长期护理模式转变为住院模式,通过诊疗绿色通道,医务人员马上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当发现其他专业性疾病,请相关专业科室到医养结合区会诊,进行治疗,实现医疗救治零时间差。在转换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老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打破原有的病人跟着医生跑的局面,养老、医疗服务在“一张床”上就能够全部实现,做到“无病可预防、有病可医治、病后可康复”。
(三)“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推进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潍坊鸢都医院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模式,在智慧养老的远程问诊、健康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一是远程问诊,基于智能化老龄服务平台打造出一套闭合的医养服务系统,让老人在家里通过电视就可以和医生进行沟通。二是健康管理,平台所绑定的腕表、血压仪、血糖仪,随时监测健康数据,老人的动态健康体征会实时的上传到工作站,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工作站会立即告警,医生可以即时性采取干预措施,确保救治的时效性。三是生活服务,子女们通过APP可查看老人近期的身体状况,通过手机和老人即时互动、聊天,分享照片,让不在身边的家人实时掌握老人身体现状,既能较好照料到老人生活,又兼顾到工作。
(四)全方位功能康复,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
医院康复科开展融入中医药健康管理理念的老年人预防、护理、康复服务工作,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病症制订个性化特色化的康复计划,运用中医药康复诊疗技术对患者有脑卒中、老年性疾呆等各种慢性病老人提供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贴敷、督炙、脐炙等系列的物理治疗和科学康复训练治疗,注重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的提高,减轻老人痛苦,使老人最大限度改善身心状况,恢复功能状态。
(五)倡导孝道文化,推动医养结合工作走实走深。
百善孝为先,医院大力推进孝道文化建设,将孝道文化与医德医风、日常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并融入到医院的发展建设中。医院成立“助老志愿服务基地”,组织鸢都义工以及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多对一”关爱老人模式,通过真情的陪伴让老人变得开朗、自信,生活有乐趣。医院每逢节日都会为老人送上慰问和关心,如端午节送粽子,春节送水饺等。此外,在医养结合区,每逢有老人过生日,工作人员都精心安排,为过生日的老人订制蛋糕、做长寿面,让老人在欢歌笑语中度过一个难忘的生日,通过一系列举措,把医养结合区打造成老人的幸福之家。
四、医养结合管理模式
(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老人健康的“守门人”。
面对“医养结合”这项工作,医与养的有效结合,离不开一批专业、高效的人才队伍。每一位入住医养结合区的老人,背后都有一支临床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健康管理师、临床药师、护理员、志愿者等高质量、高效能、高素质的多学科专业服务团队。多学科专业服务团队围绕慢病康复、营养管理、老年综合征管理、药物管理、照护风险防控等方面,为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让诊疗方向更加明确,进而制定出个性化、完整的养护解决方案与实施计划,确保老人的生活安全,无病做好预防,有病做好诊疗,科学有效地提升老人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二)加强专业培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结合失能、半失能老人需求,医院定期为医生、护士、护理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照护技能等培训,每月进行考核,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针对护理员,医院制定了养老护理手册,内容涵盖了常见养老健康问题的护理、常见老年疾病的护理、常见老年人心理护理等内容。
(三)树立医养结合品牌,获得政府和社会认可。
经过九年多时间的探索,医院在践行医养结合方面,建树颇丰,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吸引了国家、省、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到市立医院参观调研。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带领调研组、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副司长莫丽霞带领国务院第九督察组、山东省卫健委家庭发展处王萱处长曾分别到医院就医养结合工作开展实地调研,对医院医养结合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引起《健康报》特别报道组的关注,实地调研市立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在《健康报》头版联排:聚焦山东医养结合,刊登了潍坊鸢都医院医养结合工作亮点;以及《健康报》第六版医药观察专栏,刊登了文章《潍坊鸢都医院医养结合获赞》。医院医养结合工作荣获了“全省首批医养结合典型案例”“潍坊市老年友善医院”和第三届潍坊市“敬老文明号”,根据医养结合题材拍摄的微电影《坚守》荣获第四届中国医影节金丹奖“中国医院最佳老年题材”单项奖和“最美护士”提名奖。医院现在担任山东省医院协会医养健康产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医养健康产业协会理事单位和潍坊市健康和养老产业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的副会长单位,在协助政府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事业建设和管理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医院将不断开拓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搭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示范基地,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乐享幸福晚年。
联系电话:158-6457-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