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郭宅街东首原棋盘街小学处建立了潍坊市市立医院。
1954年,经上级安排医院第一次搬迁新址,新址位于原潍坊亚东大药房(现东风西街曹家巷对面)。
1958年,医院迁址至青年路和民主街交叉路口(现在的妇幼保健院),这次迁址是医院史上的一次飞跃,无论是人员技术还是设备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1981年,潍坊市市立医院迁址至北宫街和平路,医院开始了第四次飞跃。从这时期医院的党组织由支部成立总支。
1983年,医院成立党委。新建的制剂室,供应室在全省二甲医院达标试点时得到了好评。
1984年,医院的管理水平不断上升,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地市先进单位、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1986年,日本日相市医师会派团一行来我院参观考察,考察期间对医院的管理、医疗技术水平给予了肯定。
1991年,由国家卫生部组织的华东六省一市医院管理现场会在我院召开,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等省市卫生厅长及各地市医院院长齐聚我院,是我市医疗系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盛会,不仅为我市赢得了荣誉,还为我省的医院管理增光添彩。
1992年,我院成为首批全国达标的二甲综合医院。
2001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与市立二院合并,成立新的市立医院。
2005年,顺应国家医疗改革政策,完成公立医院的改制。
2006年,医院引进全套腔镜设备,从此,泌尿外科、普外科、妇科、骨关节科,全面开启了腔镜微创时代。
2011年9月,我院与南方医科大学合作,成立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潍坊医院。
2013年9月与潍坊市人民医院签订了定点帮扶协议,我院在业务进步、对外学术研讨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跨越。
2014年,医院心内科、肿瘤科、普外科借助先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开展了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经皮经股动脉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开启介入诊疗新篇章。
2015年,在院内建立医养结合病区,开启了医养结合的征程,确立了“从医开始 与养结合”的工作思路,打造了集“医、养、康、护、孝”五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身心、全周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同年9月,医院成立志愿者协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医院被评为中华医院管理协会理事单位,“医改功勋 荣耀中华”全国群众最佳满意示范单位。
2017年,医院成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会员单位;被评为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单位、管理创新医院;潍坊市健康和养老产业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副会长单位,山东省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的副会长单位,郑海妹同志被选举成为潍坊市健康和养老产业促进会医养结合分会副会长,积极协助政府加强医养结合服务事业建设和管理。
2018年,医院被评为“星耀中华最具成长力医院”“敬老文明号”,郑海妹同志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院长。
2018年8月,我院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开启全面合作。此次合作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搭建起省级知名医院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桥梁,让鸢都人民在当地即可享受到省级高端医疗服务。
2019年1月,我院获评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能力评价五星和信用评价AAA标杆单位,既是对医院医疗技术、服务品质等方面的认可和肯定,也是对医院未来发展的积极鼓励与鞭策,为医院的荣誉榜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10月,潍坊市市立医院数字化多功能健康体检车(流动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开启了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进军营、进学校、进家庭(“六进一拓”)服务活动,实现真正意义上方便、快捷、全面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
2020年,我院荣获国家“2019年度改善医疗服务典型案例”先进医院称号。医院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全省首批医养结合典型案例”。11月1日零时,医院正式全面实行药品耗材“零加成”,这是医院进一步深化改革,降低群众医疗负担、缓解看病贵问题、改善患者就医满意度的重要举措。
同年,医院添置2000万元的大型放射类和外科腔镜类高精尖设备,推动设备全面更新迭代,外科手术从此进入了微创2.0时代。
2021年,医院成为“山东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协会副会长单位”。医院新增4个特色专科。先后成立了疮疡多学科诊疗门诊、重组疼痛康复科、成立老年病科和甲状腺乳腺微创多学科协作诊疗中心。
同年,医院遴选心内科徐遵敬主任、妇产科孙国敏主任分别与省内知名专家闫素华教授、朱琳教授正式结为师徒关系,进行师承培养,为未来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医院成立肿瘤多学科诊疗(MDT)门诊和心血管、神经血管介入治疗协作小组。
同年9月,医院正式更名为“潍坊鸢都医院”。更名后,医院等级、公益性和服务范围不变,将继续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为鸢都百姓看病就医提供优质的便民服务。
变的是医院名称,不变的是服务百姓初心…